Archive for 2006年9月2日

实践日志The End

8月31日

这两天的课都在讲一些我感觉比较空的东西,比如说”科学学”。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更高的视点来看待我们的工程与管理。而我大概就是一个普通的工科学生的命,总觉得数据呀逻辑呀什么的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虽然道理上我明白更宏观更有方法论意义的指导思想肯定会对实际具体的学科大有裨益,可是感情上却总有点排斥。
我又想起那个问题了:我们系到底是一门软科学还是一门硬科学呢?
由于”工程”的名字,大家刚进来时,肯定都认为是一门硬科学;可是在教授老师们多番科普以后,大家又对工业工程的认识进行修正,而逐步向管理的方向转移;然而有一次辅导员的谈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不要以为我们这是一个软科学,我们始终是个工科,还是必须得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数据才能说话的。
工业工程就是这么个软硬兼施的怪胎。

p.s.大作业终于大功告成!这回的大作业也许是做大作业史以来最有效率做得最开心的一次大作业了。想必明天的演讲会成功的!

9月1日

PPT出了点小纰漏,是我没有再小心检查的错,不过我认为这次大作业的演讲还是相当成功的。而且我更是觉得,只有我们组才最贴近卢老师给我们的要求:我们要对我们以前曾经做过的项目用新学到的知识进行重新思考与认识。
回顾大作业,由于选的是一个以前的实践项目,而我没有参与其中,所以整个大作业过程中参与的程度比那些参加过实践的同学要少一些,这令我有些有劲使不上的感觉。不过此次大作业的完成情况让我很满意,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所有组员们的通力合作实在功不可没!对于这轻松而又不失充实的三周,也算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吧。

p.s. 总算贴完,虽然估计除了虫田没有别人会看,但是还是准备晾几天自己观摩一下^_^

实践日志8月29日

又到参观日。参观日可算是我们这课最大的特色和最值得期待的东西了。
第一站是燕京啤酒。
燕京啤酒厂里面居然有专门设计好的一条旅游参观路线,颇让我觉得神奇加古怪。然后我们沿着那条路线和导游的小姐一路前行。让我很不爽地是到了那间监控室的时候她一直回避我的问题:”这间监控室是日常工作中真的在使用的呢还是专门供我们参观的呢?”在走过几个不怎么吸引人的发酵车间之类的地方之后,我们在轰鸣的灌装车间研究起它的生产流程和工序——这算不算是一种职业病的发作呢?
最最新鲜的啤酒试饮我是错过了。无奈我的酒精过敏啊~~
第二站是阿奇机床。也许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没办法,上游厂商,即使做到全球最大也很有可能没什么人听说过,就像我跟人提起我们系跟富士康的关系很好时总要给解释一番富士康是个啥东西——当然事实上我也不太清楚。
阿奇机床大概是当天我们最熟悉的地方。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地方(例如5S,物流仓库等等)体现了我们IE的理念和成果;当然也包括在金工实习和制造课双重折磨下学来的机床方面的知识。
饭后参观北京现代。大家都同意北京现代提供给我们看的宣传片水准是燕京那个完全无法相比的。然后导游——没错,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些厂商都有专门的导游——接着给我们讲解了他们展出在外面的四辆车。在那一辆签满名字的SONATA的故事里,我很惊讶地发现北京居然直到2002年才生产出第一辆轿车。
当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参观现代的生产线。
在全机械化的生产车间里逡巡,听着那甚是神奇的柔性生产的理念——简而言之就是所有不同的车都是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惊叹着整个车间整个流水线整个工厂甚至包括周边厂商的整个系统的严丝合缝——忽然又对我们系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与敬佩!
期间听到一个令人难忘的数字:北京现代每小时下线68辆轿车,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奇瑞们只有十二三辆。巨大的差距。在我们眼中根本看不出核心技术到底在哪里,差距到底在哪里。唉,任重而道远。

实践日志23-28日

8月23日

今天讲的内容对于我们这些混了两年IE并且上个学期被制造概论折磨了一个学期的革命同志们来说真是驾轻就熟。
下午又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去参观快速成型实验室。我认为,快速成型技术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于它体现出的一种突破的思想——过往的机械加工都是围绕着怎样”减”材料,即在毛坯上想法设地地把需要的形状给切出来;而快速成型却完全突破了这种思想,它靠的是一种”加”材料的方法,把需要的形状一层一层地给叠出来。有了完全不同的思考方法,剩下的路子就好走多了,宽阔多了。不过是靠光敏材料进行沉积,还是在低温环境中用冰进行等方式,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的各个方向的研究,充满勃勃生机。
比较可惜的是还是无法在快速成型实验室看到这一神奇过程的现场演示,而只能纸上谈兵和看一些成品。不过还是让我感到这一行实在前途光明呀~~

8月24日

信息产业,一个被用滥了的名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信息产业呢?我不了解。大概真正了解的人也不多吧。信息时代真的就在我们身边了吗?钢铁工业煤炭工业被认为是夕阳产业是一个错误,那么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会不会也是一个错误呢?如果不是我们被不断地提醒着信息的重要,提醒着信息产业的听起来不怎么熟悉的词汇,我们真的会像现在这样重视着一个我们无法解释的词汇——信息吗?
我抽风了,瞎问的。
p.s. 大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8月25日

跑去建筑系的大楼。感叹建筑系的哥们做的大作业比我们做出来的有实感多了有成就感多了有满足感多了。一件件精美的模型,一张张漂亮的设计图,都不是我们机子里存着的几十页的我们自己对它也不是很有信心的大作业论文能比的。有时不自然地就会对工业工程这个系产生迷茫——我们到底是干嘛的?
p.s. 借了不少书,没啥用,大概手脚太慢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又上了不少网,找了好些资料,终于把书的生产流程的作业完成了!看着自己简洁的生产流程图,虽然没有别人的那些内容丰富,然而我认为我自己的更有条理更易于理解。自家的孩子当然自己得喜欢了!

8月28日

一个一个工业部门地讲课的日子大概是结束了。虽然其实对于每一个工业部门部份的课程都并不掌握得很多。但据说接下来我们得以学得的各个工业部门的知识来作基础而要学会从更大的更宏观的眼光来看问题。感觉有点心虚,基础没打牢呀……拭目以待。

实践日志8月22日

参观日:地质博物馆和西单博物馆。
早起集体把人家的公车给封锁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到了第一站地质博物馆。相对而言前些天而言,地质博物馆的东西我可算是相当熟悉了,一直以来就对这些天文地理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一进门去就盯着那个九大行星的介绍不放,不知道过两天布拉格的IAU会议会出什么结果呢?是不是就会变成12大行星了呢?
然后是各式各样的石头。天然的人造的粗糙的漂亮的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远古的地球的外星的沉积的火成的动物的植物的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个石头的博物馆——噢我错了,这里的确是石头的博物馆。
下午参观了落成不久的首都博物馆。前一阵子大英博物馆进行展览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去成,今天总算圆了一个心愿,只可惜楼下已经从大英变成了美洲豹崇拜什么的了。
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关于北京各个方面的进化史。北京肩负着悠久的历史。是财富,也是责任。
唉,那一件又一件古物吸引够了我好奇的眼球却勾不起我太多或有趣或深刻和思考。就此作罢。

实践日志8月21日

今天说是讲汽车工业,却大举科普汽车发展史和汽车构造去了。不过这倒是很合我胃口。对于汽车原理一直有点小兴趣,却连续两年想选汽车构造的课而不得。不过今天的课却让我了解了好些我想要知道很久的问题呀,比如汽车是怎样转向的,怎样变速的,怎样刹车的……看来我想知道的问题还真是很初级的,以后可以打消再去选课的念头了。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介绍泥沙实验室的任务,中午我们小组再度到泥沙实验室去参观。在索要官方介绍资料碰了钉子以后,我们跑进去那里指点江山并到处找人询问关于模型的情况——可是那些在兢兢业业地测量着数据的研究生们似乎都对系统的整体没有太深的认识,而只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部分。嗯,这是一个问题。最后居然缠上了一个大概是操印度口音英语的人给讲解了一番,不过仿佛练英语的意义要大于了解实验室……看来还是得靠网上找资料了。
下午去参加了汽车系的实验室。还说是实验室呢,分明就是一个展馆!里面展出了好些被拆得五脏六腑全露出来了的汽车;当然这些我们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更吸引我们目光的还是那些经典而有趣的老车——比如从前面开门的BMW,传说中的匈牙利送牛奶车(虽然后来被证实只是德国车而已),二战时期的美国吉普,胡耀邦曾经的红旗座驾,THU自研的太阳能汽车,只剩个底盘的雪铁龙……据说有一辆车的底盘高度可以调整,停车的时候车身都要放到地上了,那多像只宠物趴着呀~~可惜我们看不着呀。

实践日志8月18日

对于讲化工的时候讲了半天的中药介绍感到有点莫名其妙。不过也没关系,反而对这东西有点兴趣。
课上讲到,我们并不是要把中药西化,并不是要以我们的中医学去适应西方的草本医药。记得以前曾跟一位学中医的同学询问过:到底什么东西定义为中药呢?最后得到的几乎是没有答案的答案,他说,任何东西都可以是中药,这是一个很难被定义的东西。的确,我们自己对于中药的了解可谓相当模糊。我们无法准确地定义什么是中药;我们无法清楚说明什么东西是上火什么东西是热毒;我们也无法清楚说明为什么头痛医脚居然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医正在日渐息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中药并不科学,无法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而越来越不相信中医药学了。难道就因为不能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中医就不是科学了吗?
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
科学到底是什么?是正确的东西吗?应该不是这样的。我记得某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请原谅我忘了是谁了……)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科学并不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它只不过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虚拟的东西,只是因为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若干问题,可以用它来推出一些具有预见性的结论并能被后来的事实所证实,可以用它来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对自然世界的改造,它就被称之为科学。万有引力是科学。但是世界并不见得就真的存在万有引力这种东西。相对论用时空扭曲的方式也可以对这样的现象进行解释,而且解释得比万有引力更完善。那相对论就是世界的真理?难说。无法在极微观下工作说明了它并不完美。它也只是科学。
扯远了。我是想要说明,我认为中医药学的确是一门科学。它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华人民逐渐实践而掌握和积累起来的。也许它并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它可以对许多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并且通过吃中药而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见得到的疗效。我想,西医也就不过如此。
另外联想到的是关于对抗与和谐的问题。西医讲究的是对抗,头痛医痛,脚痛医脚,哪有不对劲就把它切掉啥的,直接得很。中医却不如此,中医想的是刺激人体自身的调整机能使得人能自身把问题给解决掉。嗯这个问题我没想太深刻,但这种具有东方彩色的哲学思维方式显然对于我们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的。比如说,像治理前两天提到的小煤矿问题,我们就只能强制把它关掉吗?能不能头痛医脚地从别的方向着手呢?这真是一个具有哲学高度的问题呀……浅尝辄止浅尝辄止~~

实践日志8月16日

对钢铁工业和昨天的煤炭石油一样没感情,在老旧的录像带前迷失……跳过。
但中午去参观的泥沙实验室倒是个惊喜。在这条熟悉的主干道边上居然有这样一个精致的微缩三峡,让我很是诧异。一边感慨这模型的精巧和人力的伟大,一边感慨比这模型大千倍百倍的真正的三峡的大自然鬼斧神工,还一边思考着这么一个躲在主干道边上的模型是否真的能反映出那个影响了全中国无数人民寄托了好几代人伟大梦想的三峡的真正情况,一边又想起了无数人对于三峡工程是否真的有利有用有必要的大讨论。没有什么背景知识的我,依旧是个看客,又一次在花丛中走马观之。

实践日志8月15日

大抵是在讲煤炭吧。对于煤炭其实一直很陌生,家乡那边很少看见,于是对于课上提到的煤炭居然占我国铁路运量的1/3很是惊讶。提起煤炭总是只有那么一些模糊的印象:黑糊糊的一块块煤、黑糊糊的煤矿现场、黑糊糊的巷道和还是黑糊糊的煤矿工人。当然少不了的是全国各地像是定时炸弹般随时会爆炸的煤矿开采事故。看着放映着的大概得比我还老的录像带,却总是会注意到那时候落后而显得可笑的特效,而对其讲述的煤炭石油的生产提不起兴趣。大概是这东西不在我身边不熟悉的缘故吧。
以前不时会天真地觉得,煤这东西与石油天然气相比,是一种相对落后的能源——那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了呀。然后就会想像着我们国家为什么不加大从煤能源结构向石油能源结构的转变,即使不能像石油出口大国们那么富得流油,也能像石油进口大国那么富得吸油啊。当然幻想终归是幻想,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所共同决定的,最重要的是我国的煤炭储量和产量是石油所不能比拟的。又一个实证证明了对实际的应用而言,并不是说技术先进的东西就必然比落后的东西更有用——这难道就是老师想向我们灌输的系统观念的一部份?

实践日志

由于没怎么套官话,实践日志居然很快就补完了,一查吓一跳,五千多字……一口气贴上来怕会严重影响我blog的版面,遂决定一点一点地贴……

8月14日

对于“工业系统概论”这个光听名字什么都听不出来的课满怀期待同时忧心忡忡,因为历史表明挂着“概论”两字的课我都并不是特别感冒并且有千头万绪扭作一团的感觉,而我这人偏偏学什么都特别注重条理与逻辑,恨不得学个几何定理都从欧几里德的五条公理推起。
而令我有点惊喜的是这个课仿佛要比我想像的好玩许多,可以了解各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流程并且会有好多的参观活动~但同时也发现作为概论课依然有概论课扭作一团的特点。看来把一团东西理顺是我面对概论课时必须要解决的老大难呀……
中午去了一趟印刷厂参观。之前对印刷厂的印象不深,只是模糊地记得很小的时候到过附近的铅印工厂去参观,隐约地记得其中有许许多多的活字……印刷厂内的场景算不上令我激动雀跃,但也颇有一些新奇,到处观摩觉得很是新鲜,却有一种强烈的走马观花的感觉,拿着手中的一根笔除了在转还是在转,要做笔记不知从何做起,对于布置完成的“书的生产流程”的作业有种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的感觉。有时候盯着机器轰鸣而发呆,或是勾起了上个学期对于四杆机构的点点回忆,却全然忘却我跑这来的主要目的。想起以前和同学的一次讨论:当我们在刚开始学一样新的东西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而当我们刚学到一点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而当我们再更进一步地学习的时候,又会发现自己还真是什么都不懂。我真希望,当我最终完成这项“书的生产流程”的作业时,并不会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懂了。

六级

今早爬起来看大家的blog发现很多人都在谈四六级,于是也跑去查了一下分,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啦:537
没有什么概念。
估计不算高吧……
估计不算低吧……
估计我应该是再度技术全面平庸吧……
反正比我估计要差一些,尤其是作文看来有待加强啊。Anyway,六级用处不大,考完就算。